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与往年不同,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线下各类文化活动悄无声息,线上读书活动却方兴未艾,各大出版社、图书馆、书店等转战网络平台,打破地域阻隔,与全世界读者一起共享云端读书之乐,读者坐在家里就可以与文化名家面对面交流,时空距离在这一瞬间消失了。
与云端读书不同,刚刚复学的孩子们在第25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在校园里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媒体聚焦
让阅读为学生打好精神底色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经典,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好中国底色、厚植红色基因、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
让阅读照亮更多孩子的奋斗路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号召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年老还是年轻、贫穷还是富有、患病还是健康,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与成长
[详细]
坚持营养阅读才能遇见更好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每年到这个时候,都会有国民阅读率的调查公布。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对外发布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
[详细]
阅读,永远是文明之声
“世间最神奇的事莫过于阅读……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它永远是文明之声。”著名阅读史专家史蒂文·罗杰·费希尔在他的著作《阅读的历史》开篇中说道。
[详细]
七成家庭有陪孩子读书习惯?亲子阅读为何受关注
20日,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主要成果公布。其中,一组数据引发关注:在0—8周岁儿童家庭中,七成家庭有陪孩子读书的习惯,这比2018年增加了1.3个百分点。
[详细]
阅读仍是刚需
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2.84本,相较于2018年的统计数据均有所下滑。
[详细]
书香润校园
金华市青春小学:悦读 越幸福
宅在家里,居家即为抗疫;捧起书本,阅读就是爱国。在这个超长寒假里,金华市青春小学的老师们畅游书海,开展了全民浸润式阅读活动。学校还向大家推荐各种适用于教师阅读的APP和公众号,鼓励教师开展
[详细]
让阅读之花扎根心田
“爱孩子,就陪他一起阅读吧!”4月23日,借助世界读书日的契机,平阳县各中小学开展了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读书活动。西湾小学开展了“翰墨飘香,领略读书之美”为主题的校园读书节活动。
[详细]
感受文字之美 尽享读书之乐
温馨四月,书韵飘香。为了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与热情,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让每一位学生在读书活动中沐浴文化的恩泽,接受传统的洗礼,享受阅读的快乐···
[详细]
线上线下读经典 爱国情怀浓于心
2020年4月23日,第25个“世界读书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嘉善县城西小学借助网络平台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活动——城西小学第四届读书节云端闭幕式暨总结表彰大会。本次活动全程通过视频和全校师生、家长们“云端交流”。
[详细]
长兴县槐坎小学:阅读分享会
人间四月芳菲尽,孩童正是读书时。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阅读日,长兴县煤山镇槐坎中心小学举行了“普及阅读 充满关爱”的假期阅读分享活动。槐坎小学的同学们“停课不停阅读”,在家期间有计划的边学习边阅读。
[详细]
4·23世界读书日
疫情困得住我们的脚步,却锁不住我们的思想——乘着书籍的翅膀,我们穿梭于时空,我们翱翔在世界,我们对话于文坛巨匠,拔节生长。“4·23”是“世界读书日”,德清县第二中学开展了“让阅读成为习惯”读书系列活动。
[详细]
春光无限好,正是读书时。自2020年1月全国齐心抗“疫”以来,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了,倏忽间,最美人间四月天如约而至,4月23日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悄然临近,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并喜欢阅读,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康运幼儿园中班组开展“春天读书会”专题系列活动,努力将阅读这颗幸福的种子播种在每一个幼儿及家庭心中。
[详细]
悠悠书香 润泽童心
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依然如约而至,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德清清溪小学部分学生代表和乾元镇团委在孔庙外的广场上举办了以“悠悠书香 润泽童心”为主题的世界读书日活动
[详细]
热爱生命,恋上阅读
4月23日,长兴县第二实验小学以“生命”主题阅读,悄然推开阅读轩窗,迎接阅读日的到来。1-3年级各班在阅读日当天的语文课上,开展了“生命故事朗读者”云分享活动。
[详细]
读书节,来一场深度阅读
草长莺飞四月天,正是伢儿读书时。杭州市西湖区留下幼儿园第三届“悦”读精彩亲子读书节活动在温暖美丽的四月如期开展。不知不觉,留幼的读书节已经举办到第三届了!
[详细]
名人读书小故事
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
[详细]
莫言:读书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看经典
读书这个含义非常广泛,业余时间读小说、读诗歌,这是一种阅读。小学生在学校里边读语文课本、历史课本,这也是一种读书。科学家要查阅资料搞研究,各行各业的专家要搞研究···
[详细]
茅盾:名著起码读三遍 要联想现实生活
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各章节段落的结构;第三遍就要一段一段地读···
[详细]
朱光潜:书是读不尽的
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须慎加选择。你不会选择,须就教于批评家和专门学者。
[详细]
杨绛:读书能让人更宽容地理解这个世界!
杨绛父亲杨荫杭的教育理念来自于孔子的“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顺其自然,注重培养杨绛广泛的阅读兴趣。杨绛从小喜欢文学,只要杨绛表示喜欢什么作品,杨荫杭就会把那本书放在她的桌子上。对于读书,杨绛也有过很多的思考。她曾经把读书比作“隐身”的串门···
[详细]
顾炎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这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读书法,有许多好处:一是通过实地考察,能够纠正书本上不少错误的记载;二是能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三是能够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四是能够发现许多原来不曾读过的新书、好书。
[详细]
好书推荐
读书
相关报道